贵州生活网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纪念屈原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纪念屈原最早出自梁代吴均《续齐谐记》和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的记载。

传说屈原汨罗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进行捞救。又恰逢雨天,渔民们冒雨出动,争相划进茫茫的江面,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棕子。唐诗《端午》也同样佐证这一传说至少已经存在了1300年了。

节分端午自谁言,

万古传闻为屈原。

堪笑楚江空渺渺,

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
唐·文秀

端午

从此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就会荡舟江河之上,之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黄酒的风俗,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

纪念伍子胥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,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,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。伍子胥名员,楚国人,父兄均为楚王所杀,后来子胥弃暗投明,奔向吴国,助吴伐楚,五战而入楚都郢城。当时楚平王已死,子胥掘墓鞭尸三百,以报杀父兄之仇。吴王阖庐死后,其子夫差继位,吴军士气高昂,百战百胜,越国大败,越王勾践请和,夫差许之。子胥建议,应彻底消灭越国,夫差不听,吴国大宰,受越国贿赂,谗言陷害子胥,夫差信之,赐子胥宝剑,子胥以此死。子胥本为忠良,视死如归,在死前对邻舍人说:“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”,便自刎而死,夫差闻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。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《荆楚岁时记》曾记载:“五月初五,时迎伍君。”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,抛尸于钱塘江,于五月五日这天显神威,化为涛神,怒潮卷向越国。故江浙一带至今仍有“迎涛神”的风俗。

纪念曹娥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,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。曹娥是东汉上虞人,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,昼夜沿江号哭。过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。就此传为神话,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,令度尚为之立碑,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。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孝女曹娥之墓,在今浙江绍兴,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。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,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,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,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。故江浙一带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的习俗。

百越民族图腾祭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前,由于南方多水,有一个民族不断遭受水灾和瘟疫蛇害,为了生存,他们崇拜龙,将龙作为本民族的图腾。为了证明自己的“龙子”身份,便形成“断发文身,以避蛟龙”的风俗。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: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,在新石器时代,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。该遗存的族属,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----史称百越族。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,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,生活于水乡,自比是龙的子孙。其生产工具,大量的还是石器,也有铲、凿等小件的青铜器。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,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,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。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,他们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,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,或裹在树叶里,一边投进水里献与图腾神吃,一边自己吃,表示神与龙是一家人,吃同样的食物。同时,还在水面上划龙舟竞渡,以游戏的方式娱神、媚神,希冀由此获得图腾神的青睐,让神保佑龙子龙孙们岁岁平安。由此,便形成了最初的端午节。

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,端午节就是他们用于祭祖的节日。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,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,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,因此,端午节逐渐成为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。

其他传说

恶月恶日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,如正月正(阴历一月初一)春节,二月二日龙头节,三月三日相传是王 母娘娘的蟠桃会,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、九月九日重阳节等,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,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。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,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形成。

“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,按照《易经》等典籍记载,阴恶从五而生,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,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,因此,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、挂菖蒲、喝雄黄酒、配香囊等,以驱邪辟邪、保健健身。”袁学骏说,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,可能有意在端午节,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。

纪念介子推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据传,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,五月初五这一天不得举火。因为此时天气暖和,可以冷食。而此日之前冷食,易得伤寒,难以医治。

祭地蜡风俗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难道真的只是纪念屈原?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《道书》云:“五月初五为地蜡,此日可谢罪,求请移易官爵,祭祀先祖。”

关于端午节来历的几种说法,荆湘一带说是纪念屈原,山西一带说是纪念介子推,吴楚之地说是纪念伍子胥,越地说是纪念曹娥,道教弟子说是祭“地蜡”的风俗,这些说法各本其源,但都有地域的局限性。

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《端午考》和《端午的历史教育》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,端午的起源,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,比屈原更早。

但千百年来,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,已广泛深人人心,故人们“惜而哀之,世论其辞,以相传焉”,因此,纪念屈原之说,影响最广最深,占据主流地位。端午节也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,其原始含义则反而被人们淡忘了。

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觉得哪个传说与端午节更相关呢?还是问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,明天的你又会吃哪种粽子呢?甜粽?还是咸粽?一起投个票

本文作者:辽宁青旅一路乐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99264240357736963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