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端午节的粽子
每年的农历5月5日是端午节。端午节是我们全国人民比较隆重的一个节日。在这一天,各地方的人们,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。
自古以来,世代相传,在所有人的心目中,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
但是,关于端午节的来历,历来有很多的争执。有人却认为,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,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。

屈原投江
即 “黄巢起义说”“恶月恶日驱避说”“龙的节日说”,但是,“纪念屈原说”影响最为广泛。对于屈原的故事,人们了解的比较多。
现在我们来说一说“黄巢起义说”。
相传,唐朝僖宗年间,黄巢领兵造反,所到之处,杀人无数,血流成河。百姓们四处逃难。有一年5月,黄巢的军队进攻河南,他在邓州城外住扎休息。黄巢的士兵正在勘查地形,这时候,看见一个背包的妇女在赶路,一手拉着一个孩子,神色很慌张。士兵们把她带到黄巢面前,黄巢感到非常的奇怪,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。那妇人把关于黄巢军队的传闻告诉了他,让他也快去逃命,不然就来不及了。黄巢听后,就对他说:“你不必担心,回家后,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上。就不会被乱兵伤害了。”

黄巢起义
那妇人听说后,非常高兴,于是回到城里,将这一个消息告诉了人们。城里的人按照她的说法,家家户户在门上挂起菖蒲和艾草。也就在5月5日那一天,黄巢率领队伍,攻入城后,果然没有伤害百姓。为了纪念这件事,人们于是每年5月5日,都在门上挂着菖蒲和艾草。并规定这一天为端午节,庆祝他们能够平安的住在这里。

挂菖蒲和艾草
还有一种说法“恶月恶日驱避说”。这种说法源于人们对恶日的禁忌。古人认为,5月5日是恶日。根据《史记》记载,孟尝君田文就是生于五月初五,他的父母认为,这一天出生的孩子,会使父母受到灾难,于是把孟尝君扔到荒野外。东汉的《风俗通义》也有记载:“5月5日出生的孩子,男害父,女害母。”《大戴礼》上说:沐浴啊。就是为了去除毒气,所以,到现在为止,很多人都在端午节的时候,插上菖蒲和艾来驱鬼,有的拿艾和菖蒲来洗澡,以驱除毒气,蚊虫,还有人喝雄黄酒来辟邪。

挂香袋
“龙的节日说”主要是由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,在他的文章《端午考》《端午的历史教育》中写道:“端午最重要的两项节目是划龙舟和吃粽子,都与龙有关。而且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中说:屈原死后,人们将长江竹筒倒上米,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。有一次,有人在河边看到自称为屈原的人说,你们投的祭祀的东西,常常被蛟龙吃了,希望人们能够用树叶,把米包起来,并记上丝带来吓退蛟龙。于是后来人们就包起了粽子,把粽子投到河里。

投粽子
禁划龙舟,来源于古代的楚国人,据说因舍不得屈原去投江,于是,很多人都争先恐后,划着船追赶拯救屈原,可是,最后还是没有追上,只能垂泪而叹。人们又怕河里的鱼,把屈原吃了,所以,每年的5月5日以划龙舟比赛来驱散江中之鱼。这样,划龙舟比赛,世代就流传下来了。

划龙舟比赛
除此之外,还有“纪念伍子胥说”“纪念曹娥说”等等各种说法,但都没有实质性的证据。端午节带着未解的来历却被我国人民世代相传,记录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。
本文作者:又见山茶花开(今日头条)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98300571134198276/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