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生活网

语言的谋略(五十七)求见的智慧:勃鞮(dī)见晋文公

语言的谋略(五十七)求见的智慧:勃鞮(dī)见晋文公

第十二辑 求见的谋略与技巧(2)

文/钟百超

一国之君往往都有一定的城府,甚至爱摆架子。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见一面,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,如果是仇人更是难上加难。可是难归难,倘若想要展示个人才华,谋求出路,或者有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事情,即使再难,也要想法设法见上一面。宁戚颇有学识,一心想得到齐桓公的重用,便趁齐桓公路过之际,叩牛角而歌,果然得到齐桓公的接见,并受到重用;勃鞮几次奉命刺杀晋文公不成,得知吕省、郤芮又要自己再次去刺杀晋文公时,便有悔悟之心,于是深夜往见狐偃,求其引见文公,将吕省、郤芮阴谋告知。文公深恶勃鞮,不肯相见。勃鞮乃晓以利害,文公终于召勃鞮入宫;晋文公重耳逃难之时,头须曾经窃取重耳的库藏,致使行资缺乏,乞食曹、卫。得知晋文公已经宽恕了勃鞮,又免吕、郤之难,也想得到宽容,于是说自己来见文公有安晋国之策,晋文公果然捐弃前嫌,召头须入见;齐威王日事酒色,听音乐,不修国政。九年之间,韩、魏、鲁、赵悉起兵来伐,边将屡败。邹忌忧心如焚,一心想进谏齐威王,便抓住了齐威王好音的心理,自称知琴,以会琴的方式得到齐威王的接见,并受到重用…。得到君王的接见是得到重用或赦免的前提,学习和掌握求见的方式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。

二 分析利害兼恐吓手段

在正常情况下,一个平民百姓要想见到国君是谈何容易。找人引见是一种方式,但不是最有效的。即使有人愿意引见,因为缺少了解,往往遭到国君或高官的拒绝。如果是故旧或者臣子,因为曾经有过过节或恩怨,要想得到国君的接见也是不容易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能够分析利害关系,并采取以退为进的恐吓手段,那么,国君接见的机会就会增加。

2.勃鞮见晋文公

却说吕省、郤(xì )芮(ruì)迫于秦势,虽然一时迎降,心中疑虑,到底不能释然,对着赵衰、臼(纠)季诸人,未免有惭愧之意。又见文公即位数日,并不曾爵一有功,戮一有罪。举动不测,怀疑益甚。乃相与计较,欲率家甲造反,焚烧公宫,弑了重耳,别立他公子为君。思想:“在朝无可与商者。惟寺人勃鞮(低),乃重耳之深仇。今重耳即位,勃鞮必然惧诛。此人胆力过人,可邀与共事。”使人招之,勃鞮随呼而至。吕、郤告以焚宫之事,勃鞮欣然领命。三人歃血为盟,约定二月晦(会)日会齐,夜半一齐举事。吕、郤二人,各往封邑,暗集人众。

却说勃鞮虽然当面应承,心中不以为然。思量道:“当初奉献公之命,去伐蒲(葡)城。又奉惠公所差,去刺重耳。这是桀犬吠尧,各为其主。今日怀公已死,重耳即位,晋国方定,又干此大逆天道之事。莫说重耳有天人之助,未必成事;纵使杀了重耳,他从亡许多豪杰,休想轻轻放过了我。不如私下往新君处出首,把这话头,反做个进身之阶。此计甚妙。”又想:“自己是个有罪之人,不便直叩公宫。”遂于深夜往见狐偃。狐偃大惊,问曰:“汝得罪新君甚矣!不思远引避祸,而夤(银)夜至此何也?”勃鞮曰:“某之此来,正欲见新君,求国舅一引进耳!”狐偃曰:“汝见主公,乃自投死也。”勃鞮曰:“某有机密事来告,欲救一国人性命。必面见主公,方可言之。”狐偃遂引至公宫门首。偃叩门先入,见了文公,述勃鞮求见之语。文公曰:“鞮有何事,救得一国人性命?此必托言求见,借舅氏作面情讨饶耳。”狐偃曰:“‘刍荛(饶)之言,圣人择焉。’主公新立,正宜捐弃小忿,广纳忠告,不可拒之。”文公意犹未释。乃使近侍传语责之曰:“汝斩寡人之袂(妹), 此衣犹在,寡人每一见之寒心。汝又至翟行刺寡人,惠公限汝三日起身,汝次日即行,幸我天命见,不遭毒手。今寡人入国,汝有何面目来见?可速逃遁,迟则执汝付刑矣!”勃鞮呵呵大笑曰:“主公在外奔走十九年,世情尚未熟透耶?先君献公,与君父子;惠公则君之弟也。父仇其子,弟仇其兄,况勃鞮乎?勃鞮小臣,此时惟知有献、惠,安知有君哉?昔管仲为公子纠射桓公中其钩,桓公用之,遂伯天下。如君所见,将修射钩之怨,而失盟主之业矣。不见臣,不为臣损,但恐臣去,而君之祸不远也。”狐偃奏曰:“勃鞮必有所闻而来,君必见之。”文公乃召勃鞮入宫。勃鞮并不谢罪,但再拜口称“贺喜!”文公曰:“寡人嗣位久矣,汝今日方称贺,不已晚乎?”勃鞮对曰:“君虽即位,未足贺也。得勃鞮,此位方稳,乃可贺耳!”文公怪其言,屏开左右,愿闻其说。勃鞮将吕、郤之谋,如此恁(嫩)般,细述一遍:“今其党布满城中,二贼又往封邑聚兵。主公不若乘间与狐国舅微服出城,往秦国起兵,方可平此难也。臣请留此,为诛二贼之内应。”狐偃曰:“事已迫矣!臣请从行。国中之事,子余必能料理。”文公叮嘱勃鞮:“凡事留心,当有重赏!”勃鞮叩首辞出。 [东周列国志第237页]

【分析:勃鞮曾先后奉献公、惠公之命去刺杀重耳,屡不得手。吕省、郤芮图谋不轨,要勃鞮再次去刺杀重耳。勃鞮此次翻然悔悟,反而要帮助晋文公重耳。于是深夜往见狐偃,求其引见文公,将吕省、郤芮阴谋告知。文公深恶勃鞮,哪里肯见。勃鞮首先表明自己刺杀文公重耳,只是执行献公和惠公的旨意,作为小臣,此时惟知有献、惠,不知有重耳。接着勃鞮又以昔管仲为公子纠射桓公中其钩,桓公用之,遂伯天下为例子,说明如果当初桓公修射钩之怨,必然失盟主之业。最后提醒文公,如果不见臣,不为臣损,但恐臣去,而君之祸不远。文公于是召勃鞮入宫。勃鞮将吕、郤之谋,细述一遍,并建议文公乘间与狐国舅微服出城,借秦国起兵平难。 文公听从他的建议。】

注:版权所有,侵权必究

语言的谋略(五十七)求见的智慧:勃鞮(dī)见晋文公

本文作者:畅想文化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97838944345653774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