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生活网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奸臣,或者汉奸,在历史上一直是被人痛恨的字眼儿,几乎在有君臣之分的时候,奸臣就出现了,要说哪个朝代没有奸臣,那么这个朝代一定没有真实存在过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而从奸臣“进化”成汉奸,就是一种本质上的转变,可以说,汉奸已经是奸臣中的极品,因为普通意义上的奸臣,也就是为了保全禄位,干点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残害忠良的事情,而汉奸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,连老祖宗都出卖了,这就已经可以说是人伦丧尽了,似乎已经不能再归属于人类了。

但是我们粗略翻一翻历史,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任何一个王朝肇建之初,几乎是没有奸臣的,即使那些“罪臣”“叛臣”也不过是无心甚至好心办错了事,或者直接想“取而代之”,只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,还不那么可恨。

我们细数一下,整个大秦帝国,有名的奸臣也就赵高一个,汉朝也就有个太监中行说当了汉奸,还有没名字的尉史和有名字的赵信、李陵投降了匈奴,后来王朝末日,才有了十常侍之乱,但是要说王莽、曹操、刘备、孙权是奸臣,那也说不通,因为按这个标准,其后的开国之君都成了前朝的奸臣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唐代虽然宦官权利大到可以换皇帝,但知名的奸臣也实在不多,扳起指头来也就杨国忠李林甫几个,连安禄山史思明都不能列入奸臣行列,因为这二位是操起刀子明砍了。

可是有三个朝代,或者强盛或者懦弱,但都盛产奸臣,尤其盛产汉奸,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这三个朝代的奸臣和汉奸是怎么炼成的。

君臣相疑的宋代奸臣多如牛毛不灭亡都没天理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其实大宋开国之初,吏治还是不错的,高官厚禄(宋代是俸禄最丰厚的年代,没有之一)让很多开国功臣生活富足,正常收入就已经花不完了(当年又不能出国旅游移民盖别墅,三妻四妾尚且照顾不过来,也不必包小三儿),就没必要去贪赃枉法,所以能够干点正经事留名青史,是主流的理想。

但是宋朝有个最大的问题,就是“君臣相疑”,因为赵匡胤的天下是欺负孤儿寡母黄袍加身而来的,所以他和他的继任者最怕的就是手下(尤其是武将)功高盖主,所以空有最庞大的军队、最发达的军事科技、最大份额的GDP(最高的说法是占全世界的60%-80%,这肯定有水分,因为后来大部分都贡献给给辽金了),但是却坐看辽金甚至西夏不断壮大,从来不肯主动发动进攻,反而把精锐集中在京城组成禁军,把老弱病残弄到边疆当厢军,美其名曰“强干弱枝”,这是要防备谁,傻子都看得出来。似乎在宋朝皇帝眼里,文臣武将的威胁远比异族入侵大得多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君臣相疑的直接后果,就是明哲保身、各谋私利发展到勾心斗角互相倾轧。

在还有一些血性的开国君臣,这个“君臣相疑”的弊端还不那么明显,但是到了后期,皇帝耽于享乐,大臣欲壑难填,钱就有点不够花了,老百姓家里尚且“穷吵饿斗”,朝廷大臣为了争抢权利(代表财富)掐得你死我活,这就是政治了。

于是到了宋徽宗的时候,皇帝一心建园林搞书画,国家的钱不够花了,大臣们看着皇帝享受,自己也想沾沾光,于是对百姓敲骨吸髓,而互相之间也成了争抢骨头的恶狗,一下子就弄出了个北宋六贼,这是奸臣泛滥的前兆。

北宋六贼搞垮了北宋,只知道享受的道君皇帝也到北国去坐进观天去了,六贼攒下的金银、收集的老婆、剩下的女儿统统被金兵打包带走了,但是奸臣文化却发展了起来,秦桧更是把奸臣做到了汉奸(或者说间谍)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从秦桧开始,奸臣们就已经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组团出现了,秦桧、贾似道、史弥远,数也数不清。

国事糜烂、民生日蹙、危机四伏,但是君臣相疑的传统一直保持了下来,大臣内斗从未停止,往往是外面敌兵压境,朝堂上还是争吵不休,红着眼睛的君臣谁看谁都不顺眼,比较起来,异族入侵倒是不那么重要了。

就是合谋害死岳飞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,互相之间也都像刺猬一样防范着,秦桧死掉,赵构长出一口气:从今天起,我靴子里再也不用藏着一把刀了!

明代皇帝太自私以致无官不贪奸臣辈出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孔子说:不患寡(自己财富不足)而患不均(分配不公平)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

但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不知道这个道理,虽然他对老百姓极好,对官员管理严格到近乎苛刻,但是明代的贪官多如牛毛。

现在有人说,明代是最有骨气的,不纳贡、不和亲、不割地、不称臣、天子守国门,这是前期和中期,而到了大明将亡,那些骨气早就没有了,李自成进北京、八旗入关,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,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命的文武大臣,争先恐后地投降了,别说气节,连脸皮都不要了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几乎从大明立国第一天,朱元璋就开始反腐,反得一品大员要是不种地不砍柴就得饿饭,至于基层管理,更是穷得像叫花子,就是在以铁腕著称的朱元璋时代,贪官奸臣就层出不穷,丞相李善长、胡惟庸就在他眼皮底下拉帮结伙贪污腐化,但朱元璋几乎毫无办法,每次几万人的杀戮,反而使贪官奸臣越杀越多。

朱元璋是个“劳动模范”,手腕子也够硬,出一个奸臣贪官就杀一个,甚至连忠臣清官一锅烩也在所不惜,但是朱元璋先生好像忘了一点:他自己就是明代最大的贪官。

朱元璋原先穷怕了,也被官员欺负怕了,所以他对官员极其苛刻,但是对自己的家族却极其优待。

朱元璋规定的一品大员每年能领到九百石米,也就是一万斤出头,这一万斤米,想让一个宰相一家数十上百口吃饱饭(长随家丁秘书之类的开销都在这一万斤米里),就是金老三也做不到,就更不用说一年只有千把斤米的基层官员了,那真是熬粥也不够喝呀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但是朱元璋家里的人,亲王(皇帝的儿子、有功的侄子、嫡亲孙子)待遇是一年是一万石,郡王两千石,而且是从生下来就有,长大了给盖房子娶媳妇都是国家花钱,逢年过节的赏赐更是一品大员几十年也挣不到。

如此厚此薄彼,还要提防朱老爷子哪天不高兴,就找个茬把自己给咔嚓了,饱读诗书渴望一入龙门身价百倍的文武大臣们在不平衡之下,当然要向朱家子孙看齐,而要想过上朱家人的日子,就是当奸臣:做一些无底线的事情哄得老朱高兴,然后掉过头来欺压百姓榨取钱财。

所以明代是个奸臣辈出的年代,从朱元璋开始,就一直有奸臣把持朝柄,胡惟庸严嵩魏忠贤我们暂且不说,即使是我们熟知的徐阶、张居正,那也是富得流油,徐阶家里霸占了上万亩土地,张居正的轿子要三十二个人抬,要是仅靠朝廷给的那点俸禄,连买锄头种地雇人抬轿子都不够。

贪与廉相对,奸与忠相对,要说无底线敛财的人是个大清官大忠臣,那岂不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?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这种情况发展到明末,尤其是朱由校朱由检这哥俩当皇帝的时候,就到了一个极致:空有全世界最高的国库收入,老百姓却要吃草根树皮甚至观音土。

但是皇帝和大臣们锦衣玉食,边疆战士只能餐风宿露,要能打过李自成和八旗兵才怪了呢——你再先进的大炮也得有人装药点火呀。

明代奸臣甚至汉奸有多少,这个还真不好统计,因为仅仅是列一个名单,那就又是一本《天水冰山录》(严嵩家产清单),就连后来的乾隆皇帝都看不过去了,专门编了一本《贰臣传》,那里面捡最突出的奸臣和汉奸来写,精简再精简,还有一百五十七人“光荣上榜”,这里面就有我们熟悉的耿仲明、尚可喜、洪承畴、孙之獬(首倡剃发易服)、吴六奇(被金庸美化成天地会香主)。

清代奸臣多吗?这话应该这样问:谁不是奸臣?谁不是汉奸?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这段不好写,因为要时时提防“触雷”,所以有些地方写得含混不清,请读者诸君见谅。

虽然包括康熙乾隆等清代皇帝打心眼里瞧不起奸臣和汉奸,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想到,虽然他把明代奸臣和汉奸编成了一本《贰臣传》,但是他们统治下的奸臣比哪个朝代都多——汉奸咱就不说了,理由大家都知道。

八旗入关的做法很让人痛恨(扬州嘉定做的事现在不让说),但是后金也好、大清也罢,都是大明治下的地方政权(建州卫),地方军阀夺取皇位,并没啥不对,但是他们的做法却变成了奸臣滋生的土壤。

在清朝做官,首先得不要脸。

为什么这样说呢?这得从一个称呼说起,这个称呼叫奴才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只有在清代,自称奴才是“无上光荣”的,如果你不是八旗子弟,要是跟皇帝和王公大臣自称一声奴才,那是要吃耳光的:就凭你也配自称奴才?

于是很多十年寒窗苦读考取了功名,即使做了一品大员,路上遇到了一个替人背柴火的八旗子弟,也要毕恭毕敬地打千行礼——刷刷地甩下马蹄袖子,自以为很是潇洒。

要是能管那个破落户叫上一声“主子”,这位大官就会觉得倍儿有面子——我是旗人,我被“抬籍”了。

所谓“抬籍”,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哪里人,现在给你的“特别恩典”,你就是旗人了,可以在考试的时候照顾、当官的时候优先,即使犯了罪也有豁免权,比如乾隆朝的60个大学士(一半民间说法叫他们宰相),汉人二十五个(全部进士出身),满人三十五个(四个进士)。

历史上哪个朝代奸臣和汉奸多?

而且被“抬籍”之后还能得到俸银禄米(铁杆庄稼),就是犯了罪,本应判刑一年的,只要蹲二十天拘留,该流放三千里的,也只要拘留五十天。

于是满朝人人争当奴才而不可得,所有的臣子一辈子只干一件事,那就是讨皇帝欢心,皇帝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两句关怀的话,不管是当朝一品还是封疆大吏,都会“感动得痛哭流涕不能自抑”,甚至“叩头出血”(这种现象在邻国还有)。
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您要问我清朝谁是奸臣,还真不好回答,要是问我谁是“忠臣”,比这或许会想起那个被抢了老婆也不吭声的范文程、那个清兵入关马前卒洪承畴、还有那个力主剃发易服的孙之獬??

不过笔者这样说,连乾隆也是不答应的,因为在他眼里,洪承畴孙之獬是地地道道的二臣贼子,但是这俩人现在日子好像好过一点了,因为他们的家乡正在用他们的名字开发旅游资源,并堂而皇之地搞纪念活动,还有建议把他们的“功绩”编进教科书好好宣传??

本文作者:瀚海无波9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695968033518649863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